文档中心 > AI PASS

创建AI员工

更新时间:2025/03/12 访问次数:1547

本文阐述了从无到有构建AI员工的全面流程,并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指导,通过学习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AI员工。

前提条件

1)根据不同手机系统,已经在淘宝官网下载并安装了淘宝。

2)已经在千牛工作台下载并安装了千牛系统。

3)已经入驻淘宝开放平台,未入驻请参考AI应用开发商-接入指南

操作步骤

步骤一:创建AI员工

1. 登录淘宝开放平台,依次选择AI实验室 > AI员工 > 员工管理 >创建员工,如下图所示:

2. 选择AI角色,然后点击开始配置按钮,进入AI员工配置界面,如下图所示:

1)数据分析主要基于模型的分析能力总结数据等洞察结果 -> 数分、分析场景。

2)内容小编主要通过插件和工作流的调用完成特定工作 -> 工具、设计、执行场景。

3)个人助理侧重于通过知识库的 QA 问答解决用户的问题 -> 运营、小秘、答疑场景。

4)自定义:主要用于某特殊场景下的自定义AI员工。

3. 在AI员工配置界面,选择基本信息模块,并填写AI员工相关信息。

1)头像支持JPG/PNG,尺寸不小于400*400px,大小不超过2M。

注意:上传的头像有规范格式要求,色值必须为#8D97B2的深色头像,否则上线审批将会被退回。

2)名字:必填项,最多9个字符,建议尽量简单,意思明晰。

3)业务:根据员工实际使用业务场景,选择对应业务,例如:推广

4)角色:必填项,最多4个字符,建议尽量简单,例如:订单管家。

5)人物描述:必填项,最多200字符,简要说明人物主要业务应用场景。

6)技能:技能用于描述员工能够执行的任务,被模型学习后将用于后续用户意图的分流。

步骤二:(可选)配置知识库

1. AI员工配置界面,选择知识库模块,然后选择去添加

2. 在知识库添加界面,选择目标知识库,单击添加

说明如需要创建新的知识库,可点击创建知识库按钮创建新的知识库,如何创建可参考创建知识库

3. 关闭知识库添加界面,在知识库列表界面即能看到添加的知识库,如下图所示:

步骤三:(可选)配置动作

1. AI员工配置界面,选择动作模块,然后点击+添加

2. 在工作流添加界面,选择目标工作流,单击添加

说明:如您需要创建新的工作流,可点击创建工作流按钮创建新的知识库,如何创建工作流,可参考创建工作流

3. 关闭工作流添加界面,在工作流列表界面即能看到添加的工作流,如下图所示:

步骤四:(可选)配置对话

1.AI员工配置界面,选择对话模块,进入对话设置界面,填写新会话开场白,如下图所示:

说明100个字符以内,员工开启新对话时的欢迎语,例如:“老板您好,我是店铺诊断分析师小智,我的技能是体验分诊断、店铺日报 等。您可以尝试问我以下问题:”。

2. 添加快捷提问,如下图所示:

说明:输入具体需要提问的内容,最多能添加10条快捷提问,每条30个字符以内,例如:“提升商品排名的方法”。

3. 添加快捷指令,如下图所示:

说明:最多能添加10条快捷指令,指令配置后,点击指令直接按需触发特定的工作流或插件能力。

在快捷指令添加界面中,需要输入指令名称描述内容,最后点击确定即可,如下图所示:

1)指令名称:必填项,快捷指令的名称,最多10个字符,会展示在对话页面底部。

2)描述:最多100个字符,应对快捷指令对应的能力做出详细说明,当触发快捷应用时,会通过描述中的关键字去匹配并触发工作流或插件

3)内容必填项,调用工作流或插件的前置Prompt,最多100个字符,例如:“请帮我分析一下最近一周的店铺体验分下降的原因”。

步骤五:体验员工

1. AI员工配置界面,选择基本信息模块,选择右侧体验AI员工的账号。

如需使用其他体验账号,依次点击账号管理>添加角色>测试账号,输入新的测试账号后,点击确定即可,如下图所示:

2. 使用体验账号登录淘宝系统,登录成功后打开移动端千牛系统,然后点击登录

3. 在登录界面,在其他登录方式中选择淘宝登录,如下图所示:

4. 在授权界面,点击确认授权按钮,授权使用淘宝账号免登录移动端千牛系统,如下图所示:

5. 登录成功后,使用千牛扫描体验二维码,即可体验创建的AI员工。

注意:为解决开发者在试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,官方在选择测试账号后方新增调试功能,可根据实际需求,选择是否开启:

1)开启调试模式开启后,Agent聊天过程将采用草稿工作流执行,可在试运行记录中查看工作流的运行日志。

2)关闭调试模式关闭后,Agent聊天过程将使用已发布版本的工作流执行,试运行记录不会包含工作流的运行日志。

技术支持

为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,减少你的等待时间,建议优先自己排除问题。如果未解决你的问题,请参考技术支持加入相关服务群。

FAQ

关于此文档暂时还没有FAQ
返回
顶部